為什么說投放廣告不能照貓畫虎?舉個例子,比如你看別人投放廣告效果很好,你也投放,結果并沒有預料之中的那么好,不對啊,時間、廣告位、價格都差不多,為什么自己的效益還是沒那么好?
投廣告當然那么簡單啦, 哈哈,因為你幾乎不可能把一個位置的流量全吃進來, 也就是說,同一個位置,系統會根據每個產品不同的分發機制把流量做了分發,所以,每個客戶拿到的流量不一定是什么!換句話說,如果是CPC,那么老廣告主就會越來越占優勢
所以,就算你拿去了別人的素材,抄走了別人的創意,定了一樣的條件,出了更高的價格,效果也未必好!所以呢,抄襲素材的人,就別干這樣的傻事了,效果也未必好不說,還被人唾棄,何必呢,有時間有精力還不如好好研究研究產品,研究研究策略。
而且,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,只要是在同一款產品條件下(不是同一產品,也沒有可比性),同一個功能背景下,相似客戶得到的系統推薦大致相同,也就是說,系統通過算法只會大致或者說相對準確的對你進行投放的推薦,那么相似客戶你得到的結果也大致相同。
所以說,系統不管做的多么強大,推薦的功力只能是“平均數”(就像法律的制定,面對的是大部分人,而非某部分人)。因此,如果你傻瓜式的只用系統推薦,不加自己的加工,那你將和很多同理使用該功能的客戶瓜分同一部分庫存客戶,好像跟通投也沒什么區別,只不過風險小了一點而已。所以說,不管用什么功能,不管做的多么好,你都需要加上人工的部分,系統功能終究是個工具,輔助工具!
我想我是說清楚了,那么就要說我現在在進行的“廣告架構優化策略”了。不管是什么位置,實際上都是一個挖掘用戶的過程。
這一輪的策略,實際上是先梳理加油,然后根據不同的客戶,對條件做時間進度的規劃。
這次的重點叫:“末梢優化”,也就是把重點放在了末端元素的重點優化。第一期選取了五個客戶作為第一期測試對象。而在這種情況下,任何新增功能和條件并不會對整體有任何影響,也可以做很好的接入,結構樹只做微調或者不做調整。